?
紀錄片拍攝,洛陽靈山寺,啟用電影級拍攝,航拍,片長20分鐘,有星門影視公司法人付新華親自策劃、監制、拍攝、導演。此次拍攝得到了各位領導的認可,付導演的敬業精神和專業實力真是讓大家敬佩,在拍攝的整個過程和攝制組的日常招待中,感謝楊院長及其高層領導的全力配合和熱情服務,讓攝制組提前在計劃范圍內完成第三輪拍攝工作,由于還需要拍攝其他環節,攝制組待機等待拍攝第四輪計劃。
說到靈山寺,從公司接觸到此項目的策劃起及在這三輪的拍攝過程中,讓人感受到了靈山寺的歷史文化和佛教文化。在此與各位分享一下靈山寺的文化。
沿李賀大道遠遠映入眼簾的是靈龍大橋,讓人肅然感覺到像來到了傳說中的龍的圣地。通過大橋,是橫跨在大道上的木牌樓,這座牌坊是一個三門四柱七頂的木牌樓,只有在皇宮才能是九頂。此時感覺來到了一種莫名的圣地。
眼前的靈山寺,讓人遐想到一種神秘,更是一種贊嘆!廣場東邊為佛香街,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條街。
佛家講“心誠則靈”,進入寺廟要懷著一顆真誠的心,相信現在的靈山寺一定會帶給您更多的靈氣。
入口山門,大門采用清代仿古建筑,黃色的琉璃瓦在皇宮和皇家寺廟才能使用,說明此門等級之高。設有三門,中間大兩邊小,象征佛教“三解脫門”,即“空門”“無相門”“無作門”?!叭饷撻T”,就是告誡世人放下功名、利祿、情欲三種非分之想,進入佛門凈地,學習佛法,慈航普渡,解脫世間困厄。在山門內的兩邊可以看到兩尊大菩薩(山門內側拍攝),它們就是佛教里最著名的哼哈二將,守護寺廟的兩位門神,其形象威武兇猛,一名鄭倫,能鼻哼白氣制敵;一名陳奇,能口哈黃氣擒將。
來到這里,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禮儀。不要講粗話、臟話和一些對佛菩薩不敬的話。保持一顆清凈之心,靜靜地跟佛菩薩對話。不要吸煙,因為佛菩薩接受的是香火。進大殿的時候,男士先跨左腳,女士先跨右腳,不要去踏門檻,門檻相當于佛祖的肩膀。不要戴墨鏡,希望我們能正視佛菩薩,帽子、傘也要合起來。
觀音像總高度為69.9米,底座共三層,觀音兩側分別侍立善財童子和龍女。在中國民間觀音被當作送子娘娘供奉。在佛寺中,展現了觀音的慈悲與博大情懷。三層底座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內容:一層是化身,展現觀音三十三應身,是游客體驗朝拜的場所;二層是楊柳、千手、送子、豐財四觀音;三層是大悲咒觀音八十八像,四周供奉觀音。
山門重修于康熙十年(1671年),1980年復修。山門上的“雨時行”三個字,這是居士們對靈山靈驗的真實寫照,折射了虔誠信使們的美好心愿。雨時行,行時雨,怎么念都可以,是祈求佛祖保佑、法雨廣布、給人帶來福氣、平安之意。里面供奉四面觀音,她眼觀四路,耳聽八方,時時保護著世人。墻壁的四周有16幅壁畫,是她的各種化身。據說圍著慈悲閣順時針走三圈,代表時來運轉,可以消災去難。
山門兩邊是新建的鐘樓,鼓樓。早晨先敲鐘后擊鼓,晚上先擊鼓后敲鐘。每次緊敲18下,慢敲18下,不緊不慢再敲18下,反復兩遍,共108下,中間各念兩句經文。之所以敲108下,是人有108種煩惱,都來自于貪、嗔、癡。敲擊108下相當于是走過了佛教中所講的108個法門,從此煩惱都拋之腦后。
來到寺廟里,都要去給佛菩薩上香,因人跟佛祖溝通確實要通過香火,通過縷縷清香,佛祖才會知道此行有什么愿望。“燈到佛明,香到佛知”,在燒香之前,要點燈,燈相當于是佛菩薩的眼睛,當點亮了兩個蓮花燈,就相當于點亮了佛祖的眼睛,讓他看到我們的到來,它也是智慧之和長壽之燈。自己的香要在自己的燈上點,意為香火不斷。在廟里請的燈香及任何護身佛,法器,布施的每一分功德,都是為自己及自己的家人種下了福田(買護身符、法器)。
天王殿,始建于明。首先看到的是彌勒佛,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事,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人。他常持一布袋乞食,并口誦偈語:"彌勒真彌勒,分身千百億,時時示世人,世人自不識"。告訴我們,作為人道,注定苦樂參半,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都不要太過于執著,都是暫時的,注定跟浮云一樣轉瞬即逝。
東西兩邊分別坐的是四大天王,主管的是一年四季的風調雨順。持國天王:持國,意為慈悲為懷,保佑眾生,護持國土。居須彌山黃金地,身為白色,手持琵琶,職調;增長天王:增長,意為能令眾生增長善根,護持佛法。居須彌山琉璃地,身為青色,手握寶劍, 職風。廣目天王:廣目,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,護持人民。居須彌山白銀地,身紅色,為群龍領袖,故手纏一赤龍或蛇。職順;多聞天王:又名毗沙門,“多聞”多識,以福德名聞于四方。居須彌山水晶地,身為綠色,右手持寶傘(又稱寶幡),左手握神鼠,又名施財天,是古印度的財神。職雨。
在房后可以看到“慈航普度”四字,是清道光十八年(1838)二月由宜陽、嵩縣兩縣信士們敬獻的。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真心拜佛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,到達理想的彼岸。
許愿條的銀杏樹,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,兩個奇特之處,一是懷抱子,二是身上有疙瘩和乳狀的東西,常言說千年疙瘩萬年母,母抱子,子扶母,懷抱子更加適應了廣大信眾求子很靈的心愿。順拜此樹可以子孫興旺,輩輩發達。據說山門前邊的那顆銀杏樹與這棵是夫妻,樹根本是連在一起的,它為了守護整個寺院,折掉一枝樹根,特跑到山門邊上。
玉佛殿,屬金代建筑,現供奉的是1992年由傅作義將軍之侄媳從緬甸迎請回來的三尊玉佛。中間釋迦牟尼佛,左為藥師佛,右為阿彌陀佛,這三尊佛像目前是我省最好的。在墻壁的四周掛有24副壁畫,以連環畫的形式詳細的記載了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一生所歷。
大殿后邊坐的是韋陀菩薩,是釋迦牟尼的護法神將。金剛忤橫放在胳膊肘上面,說明我們這座寺廟是一個十方廟,既可以在這里吃,又可以住。
殿后墻壁上鑲嵌的“南無阿彌陀佛碑”和“靈山寺游記碑”,這是全國極少有的,可稱為三絕,有和尚撰文、和尚書寫、和尚刻石。
眼前的七級四面石塔,有九塊構建組成,第一塊為塔基;第二塊為四面狀,每面刻一龕,龕內造四羅漢像;總共是十六羅漢,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。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,至唐末,據經典說,他們受了佛的囑咐,不入涅盤,常住世間,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。第三塊為圓盤;第四塊成四面狀,南北兩面各刻一龕,龕內為一佛二菩薩像,其余兩面刻塔銘;第五塊鑿作四坡狀屋面形;第六塊為四方柱,每面刻一佛;第七塊為圓盤形;第八塊為四面方柱,每面刻一佛龕;第九塊為塔頂,四面狀,每面刻為三角形。計全塔共刻有佛、菩薩、羅漢像三十余尊。石塔上30尊佛像個個油光發亮,不知經過多少游人香客撫摸過。據說撫摸這些佛像可以祈福消災,身上哪個地方有病,就觸摸佛像那個部位,可包治百病。在此焚香叩拜,撫摸可消災。
萬善橋,取意萬善同源,所有信眾要通過萬善橋才能到佛祖處,引意為要多做善事、好事,才能真心拜佛。
星門影視新聞中心轉載請注明。http://www.tifilia.com。